对面墩汉代墓室

信息来源: 黄冈政府网  时间:2014-12-19


  四、价值评定

  1、对面墩汉代墓室是我国江南保存最好的汉代砖石结构建筑

  据有关统计,迄今为止,湖北省境内已发掘的汉代墓葬近两千座,但规模很大同时墓室建筑结构保存又如此完好的东汉砖室墓仅此一座,该墓室不仅在湖北仅此一例,在相邻省份的湖南、江西、四川、安徽等地也尚无类似发现。对面墩汉代墓室在长江中游地区,是迄今为止已发现发掘的保存最好、规模最大、时代最早的一座地面古代砖室建筑。

  2、对面墩汉代墓室建筑是同时代、同类型中的上乘佳作,展现了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

  对面墩汉代墓室作为一座古代建筑,其建筑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墓室的布局方式、顶部的结构特征、墙体的砌筑方法、墓砖装饰特点等这些建筑手法与特点方面。

  (1)在平面构成“十”字形的墓室结构的同时,主体建筑采用了“前堂后室”式的建筑布局

  对面墩墓室虽为墓葬,其建造方式,则是按照当时的生活方式,先用砖石在地坑中营造建筑,再用泥土覆盖,从建筑学的意义上讲是地道的民居建筑。其平面整体呈“十”字形,主体结构采用了“前堂后室”式的建筑布局。甬道是通往前堂的通道,通过甬道进入前堂;前堂类似“会客厅”,前堂左右两侧各设分室;分室是存放各类用具的附室;后室为墓主人的寝室。这种建筑布局结构是墓主人生前住室的再现,是汉代人“逝死如生”观念的反映。

  (2)前、后室顶部的四方抹角攒尖顶结构,显示了独特的无梁构顶的建筑风格

  对面墩汉代墓室主体建筑的前、后室的顶部均为四方抹角攒尖顶结构。攒尖顶的用砖,均为平面呈梯形的专用砖,通过叠涩砌法,层层收拢,直至顶部。这种叠涩砌法应是后来广泛用于古建上的挑梁结构的一种原始形态,是砖砌建筑无梁构顶的早期代表。

  (3)甬道及分室的拱形券顶结构,极大地提高了顶部抗震压的耐受力

  甬道及各分室的顶部均为拱形券顶,券顶用专门预制的楔形砖,采用“顺丁”的方式错缝列砌,即所谓“纵联券”结构,所有券顶楔形砖大小一致,起券方式相同,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建筑材料的标准化,同时通过现代建筑理论证明,这种相同的几何形建筑构件,在使用时其荷载的应力是完全相等的。每块砖荷载应力相等的状态,提高了顶部抗震压的耐受力。这种拱形顶的建筑结构后来被广泛用于桥梁等建筑当中。

  (4)纵横相间错缝叠砌的“双砖墙”,明显地增强了墓室墙体的稳固性

  对面墩汉代墓室所有墙体均为纵横相间错缝叠砌的“双砖墙”,墓壁拐角处的墙砖采用了相互拉结方式砌成,这种“加厚拉结”的双砖墙极大地增强了墙体的稳固性,增加了对墓顶的载荷能力,是我国预制砖质建筑材料走向成熟的反映。

  总之,对面墩汉代墓室独特的墓室结构,完好的保存状态是其最大特点。这一建筑无柱无梁,也没有水泥砂浆之类的粘合剂,它叠砌严密而结实,历经近两千年没有倒塌,充分体现了东汉时期鄂东先民高超的建筑水平。该墓室建筑结构严谨,特色鲜明,其建筑艺术在当时应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3、墓室内的装饰艺术显示了汉代先民高超的艺术修养

  对面墩汉代墓室所有墓室的用砖都有装饰花纹,这些花纹模印烧制于墓砖的内侧,通过合理的组合,使墓室内部墙壁显得纷繁华丽,特别是前、后室顶部花纹更是多姿多彩。在前、后室的顶部,有模印的鸟纹、车马纹、鱼纹、人面纹、网纹等花纹砖,它们的有机组合,使得整个前、后室显得富丽堂皇,美不胜收。虽然对面墩汉代墓室内没有壁画,但墓室纷繁夺目的花纹砖组合、装饰效果,与壁画墓相比,有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这些花纹图案都是运用艺术手段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也是鄂东汉代先民艺术修养水准的再现。同时,墓室的鸟纹作为“飞天”的化身,是得道升仙的黄老思想的反映。

  4、对面墩汉代墓室是平地起建陵寝建筑成熟期的代表作品

  古墓葬作为一种陵寝建筑,其平地起建的方式,已有的考古发现证明,最早起源于长江中下游的新石器时代的薛家岗文化,盛行于长江下游两周时期吴越文化的土墩墓阶段。对面墩汉代墓室用青砖作建材,平地起建。这种建筑方式的分布范围不广,目前仅见于先秦时期的吴越地区。对面墩汉代墓室应该是这一建筑方式走向成熟的代表作品。一般而言,平地起建是生者实用建筑的建筑方式,对面墩汉代墓室的这种建筑方式是在兼容吴越文化的传统和汉代人“逝死如生”观念的基础上形成的独具地方风格的陵寝建筑,为其它地区所少见,是平地起建的陵寝建筑的代表。

  5、对面墩汉代墓室是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的和谐统一

  对面墩汉代墓室的考古发掘,找到了墓室建筑的原始地表,经对周围半径200米范围的考古勘探获知,墓地所在的原始地貌概况是:以对面墩墓室为中心,东、南、西、北四面地势开阔而稍低缓,唯对面墩这个面积约2000平方米的中心台地高出周围1—1.5米(至今在对面墩的东、南、北三面还保留了开阔低缓的地貌)。地势开阔、向阳、干燥是对面墩地貌的特点,它实际是生者在实用建筑中追求实用性与自然美的选址标准的体现,是建筑人文美与环境自然美的和谐统一,是古代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选址中的再现,这种选址法则对中国后来陵寝建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对面墩汉代墓室是汉代士族门阀家族庄园经济十分发达的实物反映

  对面墩汉代墓室是禹王城外龙王山古墓群中的一座大墓,无疑与禹王城这座区域历史文化古城有着直接关系。

  据有关文献记载,黄州禹王城是西汉时期在今黄冈境内设置的县治、郡治所在地。禹王城在东汉时期为江夏郡邾县的治所,所辖区域为今黄冈市的大半个地区。据有关专家推论,对面墩汉代墓室墓主为东汉时期的中等贵族,作为汉代中等贵族的阴宅建筑,有着这样大的规模、完善的结构和富有品味的墓室装饰,无疑是汉代士族门阀家族庄园经济十分发达的一个侧面反映。它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信息:自西汉初始建县至东汉的庄园经济已经十分发达,同时地方区域经济已有了相当的基础。

  7、通过比较分析看其建筑价值

  如果把对面墩汉代墓室放在全国范围内,与黄冈对面墩近似的墓葬进行比较,可以进一步对其建筑价值进行分析,藉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显示其区域价值。

  通过《对面墩汉代墓室与近似墓葬登记表》可以作出这样的归纳:

  (1) 与已公布为国保单位的密县打虎亭汉墓、辽阳汉壁画墓、武威雷台汉墓、河北逯家庄汉墓等相比较,在墓葬的规格上,这批国保墓葬有的大于、也有的小于对面墩汉代墓室;这批国保墓葬中有的有壁画,有的则没有壁画。而对面墩汉代墓室其建筑结构的完整程度是上述国保级墓葬所无法类比的。对面墩汉代墓室虽然没有壁画,但墓室内纷繁夺目的花纹砖及其组合形成的装饰效果,与壁画异曲同工,有着富有浓厚地方文化特色的艺术效果。此外,对面墩汉代墓室在建筑时代、建筑结构上独特而严谨,许多建筑手法为后世的开山祖型。

  2、与已发掘的汉墓如山东吴楼汉墓、安徽马家古堆汉墓、河北兴古汉墓、山西北关汉墓等相比,无论是从墓室建筑结构保存的完整性,还是墓室内的装饰艺术水准,对面墩汉代墓室都远远胜过它们,且上述这批汉墓在发掘结束后已全部拆毁,唯对面墩汉代墓室保存下来。

  总之,对面墩汉代墓室显示了很高的建筑价值,在反映汉代士族贵族陵寝建筑风格方面具有典型意义。对面墩汉代墓室作为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早期的砖室建筑,在湖北及长江中游地区仅此一例;目前掌握的资料显示,在全国范围内同类墓葬在发掘后由地方政府保护起来了、又尚未列为国保单位的,仅对面墩汉代墓室这一处。


责任编辑: 秦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