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牧在黄州的两年半

信息来源: 黄冈政府网  时间:2014-12-16

  晚唐会昌二年(842年)四月二十三日至会昌四年(844年)九月间,著名文学家杜牧任黄州刺史。

  杜牧由朝廷比部员外郎出任黄州的原因,史无记载,在杜牧的诗文中也未见明言,仅《雨中作》诗中作如是说:“贱子本幽慵,多为俊贤侮。得州荒僻中,更值连江雨。”但文史研究者一般均认为是因为他与宰相李德裕有隙,被李德裕排挤出京的。这对他在黄州刺史任上的思想和行为均产生直接影响。

  此时的大唐帝国已步入内忧外患的多事之秋。杜牧平生以天下兴亡为己任,在《郡斋独酌》中他高吟“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弦歌教燕赵,兰芷浴河湟。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生人但眠食,寿域富农桑。”但朝廷在他大有作为的盛年之时(杜牧任黄州刺史时年龄为40~42岁),不让他效命疆场,建功立业。却把他外放到“孤城大泽畔,人疏烟火微”(《雪中抒怀》)的黄州,无异于贬谪,与他的忧国忧民情怀、济世经邦抱负大相庭径,令他十分气恼:“会昌之政,柄者为谁?忿忍阴污,多逐良善,牧实忝幸,亦在遣中。黄冈大泽,葭苇之场。”(《祭周相公文》)。十分悲伤,也十分无奈:“四十已云老,况逢忧窘余。且抽持板手,却展小年书。嗜酒狂嫌远,知非晚笑遽。闻流宁叹吒,待俗不亲疏。遇事知裁剪,操心识卷舒。还称二千石,于我意何如”(《自遣》)。

  杜牧在黄州既然不可能挥兵作战,从军征讨,便决心尽职尽责,当好刺史。当时的黄州“在大江之侧,云梦泽南,古有夷风,今尽华俗。户不满二万,税钱才三万贯。风俗谨朴,法令明具,久无水旱疾疫,人业不耗,谨奉贡赋,不为罪恶。”所以杜牧对当时黄州刺史很有信心,“臣虽不肖,亦能守之。”(《黄州刺史谢上表》)

  出任黄州刺史,是杜牧入仕以来第一次做地方官。他以儒家“仁义礼智信忠恕抚”作为治理黄州的准则,“独能不徇时俗,自行教化,唯德是务,爱人如子,废鞭笞责削之文,用忠恕抚字之道。”并提出了明确的目标:“庶使一州之人,知上有圣仁天子,所遣刺史,不为虚受,蒸其和风,感其欢心。庶为瑞为祥,为歌为咏,以裨盛业,流乎无穷。”(《黄州刺史谢上表》)

  在两年又五个月的黄州刺使任上,杜牧一方面最大限度的不扰民,甚至达到了“平生睡足处,云梦泽南州”(《忆齐安郡》)的地步,另一方面关心民生疾苦,尽心尽力的做实事。

  审理案件是刺史议事日程中的重要工作,杜牧十分认真对待,“小大之狱,面尽其词,弃于市者,必守定令。人户非多,风俗不杂,刺史年少,事得躬亲,疽抉其根矣,苗去其莠矣,不侵不蠹,生活自如”(《祭城隍神祈雨第二文》)。会昌二年夏六月十八日,唐武宗加封“仁圣文武至神大孝”尊号,大赦天下,“减论有罪”,杜牧遵命释放了黄州监狱的囚犯,并作《黄州准赦祭百神文》记其事。

  杜牧在黄州,深入体察民情,理解百姓疾苦,除去了吏胥向民间索取的过节性酒费:“伏腊节序,牲醪杂须,吏仅百辈,公取于民,里胥因缘,侵窃十倍,简料民费,半于公租,刺史知之,悉皆除去”(《第二文》)。除去乡正村长向农民搜刮之费:“乡正村长,强为之名,豪者尸之,得纵强取,三万户多五百人,刺史知之,亦悉除去。”(《第二文》)。还除去官府向农民巧其的丝谷租赋:“茧丝之租,两耗其二铢,税谷之赋,斗耗其一升,刺史知之,亦悉除去”。

  黄州在中唐时曾为藩镇李希烈叛据之地,逮之晚唐,境内豪强武夫仍十分猖獗横行,“黄境邻蔡,治出武夫,仅五十年,令行一切,后有文吏,未尽削除。”外职掌,形势户是唐代非特权富裕阶层中担任州县吏胥职役从而有一定实权的人户,他们在州县衙门或乡里公干,是维护唐王朝统治的基层力量,但这些人普遍利用职务之便,横行乡里,夺财敛物,欺压百姓,杜牧任黄州刺史,对这些人的恶劣行径很看不惯,大加整肃。澄清吏治,“吏顽者笞而出之,吏良者勉而进之,民物吏钱,交手为市。”官场风气大有好转:“公庭昼日,不闻人声。”(《第二文》)。

  会昌三年夏,黄州发生特大旱灾,他在组织抗旱救灾的同时,他虔诚地求雨,写下了《祭城隍神祈雨文》、《第二文》。其《祭城隍神祈雨文》中称:“刺史吏也,三岁一交,如彼管库,敢有其宝玉,如彼传舍,敢治其居室。东海孝妇,吏冤杀之,天实冤之,杀吏可也,东海之人,于妇何辜,而三年旱之?刺史性愚,治或不至,厉其身可也,绝其命可也!吉福殃恶,止当其身,胡为降旱,毒彼百姓。”为民请命,以身当之,可谓一片至诚。

  会昌四年九月,杜牧迁任池州刺史,离开黄州。明弘治《黄州府志》对他在黄州刺史任上的评价是:“有才名,多奇节,吏民怀服之”。

  杜牧是文人,是诗人,履职之余,喜吟诗作文,黄州时期,杜牧写了许多名垂诗史的诗篇,成为他诗文创作的重要时期。

  唐代的咏史诗人极多,佳作倍出,蔚为大观。杜牧博古通今,才气横溢,喜作咏史诗,是唐代咏史诗人群中的佼佼者。其诗善于选择最典型的人物或事件加以形象的刻画,用事精切,兴寄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国咏史诗的代表诗人,犹其是绝句体咏史诗更是独领风骚,享誉诗坛。而他写得最好的几首咏史诗怀古诗,如《赤壁》、《兰溪》、《题木兰庙》、《云梦泽》、《题桃花夫人庙》等都作于黄州,皆精妙绝伦,脍炙人口。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英气逼人,千古传诵,是杜牧咏史诗的最佳作品。

  《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兰溪即今之浠水一段,唐时河岸盛产兰花,故名兰溪。这首诗中由兰溪而兰花,由兰花而联想到诗人屈原,隐寓着自己怀才不遇、同病相怜的感慨。

  《云梦泽》:“日旗龙旆想飘扬,一索功高缚楚王。直是超然五湖客,未如始终郭汾阳。”杜牧在“大江之侧,云梦之南”的黄州品评韩信、范蠡、郭子仪三位历史人物,褒贬之意,尽在诗中。

  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新唐书》本传说:“人号为‘小杜’,以别于杜甫”。而任黄州刺史是他诗歌创作的高峰期,尤其是写景抒情之作,繁华异彩,美不胜收。

  《齐安郡后池绝句》:“菱透浮萍绿锦池,夏莺千啭弄蔷薇。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鸯相对浴红衣。”好一幅幽丽恬逸的邾城夏景图画,玲珑剔透,空灵含蓄之妙。

  《齐安郡中偶题二首》:“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秋声无不搅离心,梦泽蒹葭楚雨深。自滴阶前大梧叶,干君何事动哀吟。”前首摹秋日暮景,后首状秋日雨景,字字句句皆秋色,且融入“倚恨”、“哀吟”等主观情绪,愁恨袅淡,情调低宛,一咏三叹。

  《题齐安城楼》:“呜轧江楼角一声,微阳潋潋落寒汀。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这是一首宦游思乡佳作,以精确计算描写,形象地写出了乡关遥远,只见归程,不见归人的惆怅心绪。

  《齐安郡晚秋》:“柳岸风来影渐疏,使君家似野人居。云容水态还堪赏,啸志歌怀亦自如。雨暗残灯棋欲散,酒醒孤枕雁来初。可怜赤壁争雄渡,唯有蓑翁坐钓鱼。”反映了他在黄州困苦的生活和无奈的心绪,充满怜已伤秋之感,

  《江上偶见绝句》:“楚乡寒食橘花时,野渡临风驻彩旗。草色连云人去住,水纹如榖燕差池。”这首诗描写黄州江畔寒食清明时节之景,是黄州最早的民俗风情诗。

  《黄州竹径》:“竹浊蟠小径,屈折斗蛇来。三年得归去,知绕几千回。”诗中曲尽黄州竹径之妙,开王禹偁《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之先河。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此诗当为杜牧任黄州刺史,巡视属县,在麻城杏花村所作。诗中状清明之景,描旅人之情,晓畅自然,清丽传神,情景交融,勾勒出一幅凄迷而又美丽的图画,是我国歌咏清明节令的最佳诗作。

  (史智鹏 撰写)


责任编辑: 秦梦

相关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