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豆的传说

信息来源: 黄冈政府网  时间:2014-12-16

  相传古代的国王强征数万民夫,在此挖土筑城,由于此地是龙脉,取土挖坑时,伤了龙身,龙王疼痛难忍,就派遣当地的土地神,把白天挖的土在晚上还进城壕,以致“白天万人挖,夜里万人填”。土地神实在劳累了,只得托梦给国王说:“国王要修城,要保龙王身,赶快撒黄金。”国王得梦,急令人在城周四角,各埋一块金砖,又在城内撒了三石六斗金豆,此后,这座城就筑成了。直到今天,人们在禹王城一带的土里还可以拣到象油菜籽那么大的各种不规则的金豆子壳,一挤就会瘪掉。金豆有的像金饼,有的像蚕豆,有的像碗豆,据说人们只能拾到金豆子壳,而藏在壳里的金子往往不见了,人们拾到金豆子壳后,多数当做治病的药,谁要是肚子疼,把捡的壳拿去泡水喝,就能治愈病。

  这里的人们相信,金豆是偶然所得,不属于劳动获取,所以壳内的金豆会自己跑掉,人们只能拾到壳。凡是拾到实心金豆子的人,家中必定会遭遇不幸而生病。卖掉金豆子换得的钱财,刚好够治病之资。这种类似埃及法老诅咒的传言,在禹王城流传了千百年。

  文物工作者在禹王城区内进行了调查,对“金豆”的传说进行分析后认为,所谓“金豆”,有两种可能,一是战国时楚国钱币——“蚁鼻钱”。“蚁鼻钱”又称“鬼脸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青铜贝币,因其形象和轻小而得名。宋代洪遵在《泉志》说:“此钱上狭下广。背平,面凸,有文如刻镂又类字,也谓之蚁鼻钱。”这种铜仿贝一般高约 1.8厘米、重约 3 克左右,形状为凸面椭圆形,似海贝,正面有阴文,如果两枚蚁鼻钱锈蚀后粘结在一起,就象一颗蚕豆,楚国以它流通,在长江中下游形成独立的货币体系。另一种可能,金豆是楚国的金币——“郢爰(yǐng yuán)”。“ 郢” 是楚国都城名称,“爰”是计量单位。楚国金币的称谓甚多,而“郢爰”是楚金币中出现时代最早的一种,因而现多以“郢爰”作为楚国黄金货币的代表。楚金币是一种称量货币,形制有两种,一种是正方形或长方形的金版,另一种是扁圆体的金饼,以前者为蚁鼻钱,黄州禹王出土多见。使用时根据需要将金版或金饼切割成零星小块,然后通过特定的等臂天平称量再行交换。战国时期金币的流通限于上层社会,而且只在国间礼聘、游说诸侯、国王赠赏、大宗交易时才使用。

  (史智鹏 撰写)


责任编辑: 秦梦

相关文章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