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设48郡 禹王城为衡山郡郡治

信息来源: 黄冈政府网  时间:2014-12-16


  邾城经过楚国的经营,特别是南迁定居的邾国君民的努力,在战国后期声名显赫,是当时长江中下游著名大城邑。秦王朝建立后,邾城成为秦朝政区衡山郡的郡治(相当于当代的省城地位),成为秦帝国的地方政治中心之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古风》),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国翦灭六国,结束分裂,天下一统。秦朝统一全国后,其地方行政机构设置,与春秋战国时期相比,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秦始皇认为:“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宇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1]因而,秦朝全面废除封邑制,推广置建郡县制,把秦朝版图从东至辽东,南至南海,北至九原的广大疆域分为三十六郡。《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有准确地记载。

  由于边境开发和郡治调整,秦郡陆续有所增加,一般认为一共有四十八郡。但后续增加的十二郡,《史记》失载,后世学者只能从其它史料和考古发现中进行研究考证,故而说法有异。

  中国历史地理学科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之一谭其骧先生对四十八郡进行过严谨缜密的研究,他的观点成为四十八郡说的权威之论。其中对衡山郡论述道:“衡山(分九江置) 《项羽本纪》,立番君吴芮为衡山王。其建郡之年,姚氏鼐以为未可知,今从前例亦断以为秦置。《始皇本纪》,二十八年,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衡山与南郡并举,盖其时已建郡矣。”

  湖北史专家丁毅华在《湖北通史?秦汉卷》中进一步阐述道:“衡山郡,原为楚地,秦之衡山郡何时建立,尚不能确知,估计是在尽灭六国时才有的。该郡都于邾(今湖北黄冈西北)。秦代,今湖北省偏东的一小部分属于该郡。”不仅认为衡山郡存在,还认可衡山郡城在邾城。

  衡山郡得名由来,未见史载,大约是因为郡境包涵五岳之一的衡山(即今安徽天柱山,秦汉时称“衡山”,属当时的五岳之一)周围而得名。今黄冈地域大部分属衡山郡地域。

  因为衡山郡不在《史记》三十六郡之列,历代学者对它存有疑惑,如它是否确实存在?是否是从当时秦三十六郡之一的南郡分析出来的?它的置郡时间是那个年份?要解答这些疑问,除了要从文字记载来论证外,还需要通过研究考古文物来证实和解答。

  二十一世纪初,岳麓书院抢救回流散境外2098枚秦简,组织专家进行释读工作。这批简文中出现了关于律令、算术、格言的记载,填补了先秦文献的多项空白。在这批秦简当中,编号为1221号和383号的两枚秦简中清晰的记录有”衡山郡”这一地理名词。同时,在当代发现的秦封泥中,有“衡山发弩”、“衡山马丞”记载。这些都从考古角度证实了“衡山郡”的存在。此后,许多学者依据新发现,对“衡山郡”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于衡山郡的设置,谭其骧先生曾推断:“《项羽本纪》立番君吴芮为衡山王。其建郡之年,姚氏鼐以为未可知,今以前例亦以为秦置。《始皇本纪》:二十八年,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衡山与南郡并举,盖其时已建郡矣。”

  由此可知,秦统一全国初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时,并无衡山郡,其时,邾城属南郡。但行政区划不久就发生很大变化,至少在始皇二十八年前,就己分割南郡与九江郡,设立以邾城为治所的衡山郡。《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南巡,“西南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此处衡山即与南郡並列的郡名。而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收藏的编号为1221号、383号的秦简中,分别明确记载有衡山郡,足以证明 “衡山郡”的存在。

  秦国设置衡山郡后,把邾城确定为衡山郡城。邾城的政治中心地位大增,一跃而成为秦帝国中央朝廷之下的地方政治中心之一,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大城邑。

  正因为邾城是秦国衡山郡郡城,是江淮大邑,所以楚汉相争时,西楚霸王项羽将邾城作为衡山王吴芮的国都。

  (史智鹏 撰写)


责任编辑: 秦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